三個月前我寫了這篇,簡短分享貌似實驗室向來辦活動的原則和方向,以及給也想辦活動的小團隊一些建議,但其實我一直想深入寫下去,想當作階段性思考的紀錄,也是獻給支持貌似理念的聽眾與講者們 ❤️
我預計會發展成系列三篇來談談:
1. 市場背景:在台北辦講座該怎麼定位與包裝?
2. 活動籌備:場地抉擇、空間安排、流程與提問體驗等眉角
3. 聽眾體驗:該怎麼有效吸收講座內容?如何與講者溝通協調?
很多公開文章已經教過怎麼邀講者(雖然還是一堆人寫不好邀約信哈哈哈哈),也可能教過活動籌辦要怎麼分配人力和規劃執行等等,而我想討論的雖然也是從貌似實驗室的實戰經驗出發,但與其給出原則性答案,我們更想聚焦在「怎麼察覺、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的」。
辦活動很有意思,你把一群人邀來一個空間對特定的主題,透過講者和參與者觀點的碰撞,就有了對話,這些對話有助參與者延展對主題的想法、帶出一種新視角,或提升面對爭議性問題的意願。不滿足於簡單安全的答案,貌似實驗室喜歡利用活動策劃挖掘尚未被重視的面向,提醒為什麼值得留意、我們可以如何投入。
也就是我在上面文章講過的兩種策劃切入點:
「缺乏共鳴的主題,要包裝可借鑑的觀點,或結合其他領域可討論的話題。」
「已經受歡迎的主題更不能掉以輕心,可以抓迫切需求與亮點價值。」
辦活動也很令人膽戰心跳,對於知名度不高、沒有金主爸爸媽媽,或尚未成立公司的主辦方來說基本上就是燒錢,參與者覺得你票價訂太高,但你的成本很努力在合理情況下壓低,每天都在緊盯售票進度和拼命宣傳,怕成果離預計目標太遠,虧本到要自己掏錢付。
這兩年我們辦過的十幾場活動(規模30人內到100人都有),力求每一場都要給人新鮮感,能搭上即將起飛的趨勢,又能獲得有用知識!比如中國網路綜藝節目崛起,我們切跨領域資深觀眾評價看點 ; 知識型網紅的音頻產品,我們切配音員對聲音的塑造 ; 單口喜劇在台灣逐漸引起矚目,我們結合社群觀點切「幽默行銷」趨勢點評。
但老實說,就是因為擔心吸引到的報名人數不夠多,怕銷售成績太慘,上述切入點對很多人來說太冒險,主流策劃方向都還是以跟風流行話題、請知名講師來談為主。那就剛好可以在貌似實驗看看 😆
為什麼堅持此切入點是重要的?有兩個原因,分別是價格與策展。貌似實驗室認為這些優質活動內容應該反映出該有的價格,也是為了提供給付費參與者更好的現場體驗。
先看看我用價格與內容形式粗略區分出講座類型的象限,這是我對在台北的講座或課程的理解。價格和內容主題經常是講座參與者首要考慮的因素,雖然台北佔據全台最多講座的資源,每逢假日有多樣主題的講座、工作坊或課程可以選擇,但耐人尋味的是,大部分都傾向舉辦免費講座——也導致很多聽眾預設講座聽免費的很正常,就像在網路上看免費的文章一樣。儘管這幾年開始有主辦方嘗試售票、強調是為了支付場地籌辦成本,但票價像是有一個隱形的門檻,大概調到$250、$300,就禁不住懷疑是否會動搖聽眾的參與意願。
因此在象限上有了兩極化的發展。當然,免費講座的市場最適合應用在出版社的新書宣傳、作者或意見領袖的分享會,其次是鼓勵公共議題思辨的講座,幾乎對普遍聽眾是零門檻參與,但也意味著受眾不是同一批人就是路過聽聽、忠誠度不高,口碑或影響力只會透過講者傳播而已。
在價高的講座或課程市場,主辦方品牌知名度高,定位在系統化知識傳授與人脈社群,目標客群鎖定在較資深的業界人士,近年也逐漸重視為剛入行的菜鳥培訓、打好基本功,此類領域發展成熟、有清晰的回購受眾面貌。
貌似實驗室所處的市場定位,價格偏高,介於交流興趣與系統化知識之間。我們只辦過一次免費講座,在這兩年嘗試調整價格,單場門票從 $250 一路測試到 $700(第二篇文章會細談售票考量點),形式上乍看之下和常見的講座差不多,但內容精實度較高,相較講者用一套打天下的「演講內容」,我們更強調策展的原創性,盡可能挖掘講者還沒回答、解析過的問題(第三篇談怎麼做到)。目標客群主要是入行3年內的企劃、行銷與內容創作或推廣者,當然也有不少是並非他的工作領域,受主題吸引想來深入了解,這類觀眾的學習動機其實給我的成就感更大。
大致認識市場背景以後,就以我們最近舉辦的「數字力」系列兩場活動為例,來回答我們是怎麼透過獨特(又冒險的)切入點去包裝活動的吧!
這是與遠流出版社合作的活動,也是貌似實驗室首次與出版社合作導讀講座,以及代售《數字力就是賺錢力》。系列第一場在3/24 辦完,單場票價$500,書另外單賣75折優惠,當天現場參與40多人,在線上已經賣出28本書,現場又再賣出13本,也就是說幾乎每人人手一本。
大部分宣傳書的講座都是免費,我們賣到$500就算了,此票價還不含書,而且此書是在去年12月出版,由我們來辦這活動已經進到第二、第三波宣傳,所以雖然這本書口碑不錯,但恐怕很多人早就聽過講座或入手書籍了,能夠有這樣的銷售成績,我自己也覺得很驚喜哈哈哈哈
直接說重點,我們對包裝方式的思考如下:
- 挖掘受眾需求:這本書是由網路花店創業家分享的超白話管理會計知識,從推薦語來看瞄準的主要受眾是打算投入或正在創業的人、電商與公司經營者。但是,我從行銷武士道許小嚕的書評,更堅定認為其實也可把這本書推給缺乏財務數字觀念的行銷人員、SOHO族。不過貌似實驗室的主力是媒體,所以我們也加上了媒體人(做媒體不能只靠情懷,要有產品和數字思維啊),因此在系列第二場談內容訂閱的商業模式!
- 痛點與亮點:在宣傳期除了請符合上述受眾特徵的KOL宣傳,以他們的口吻和看法介紹這本書,我們也一再強調這本書的「功能面向」,回應到普遍行銷人的數據分析的恐懼,以及訴求行銷人站在經營者思考的重要性,這本書如何幫助你提升觀念理解、精進洞察能力。(但我後來覺得文案還有改進之處啦,如何既涵蓋系列主題,又能讓只參加單場的參與者能快速掌握要點,是要持續改進的問題。)
- 預期與非預期收穫:我心目中會讓人回味的好講座,通常是由預期與非預期收穫組成的,大部分主辦方都能夠做到前者,因為大家對於熟悉的講者已經可以猜到可能的內容,但後者就是來了你才知道。
「導讀+實戰研討」標示出給報名者的預期,也有暗示這不只是一場導讀《數字力就是賺錢力》,更重要的是有實戰者對這本書的第一手討論。而我們採取的非預期策略是「跨界組合」,主持人是品牌公關,導讀講者是擁有資深網路行銷背景、現任康泰納仕樺舍集團副總經理的李全興,對談講者是零商學院背景,走高單價、高品質路線的甜點創業家凱莉。
兩者背景既對比又互補,有別於既有電商講師第三方評論,實戰內部的經營人員、行銷人員視角,綜合起來更能引導出對此書的延伸問題意識與討論。(因為我也不想聽只是摘要、詮釋書裡重點的講座)
總之,貌似的活動拒絕套路、速成公式,我們相信有趣、有料、有新思考的講座,才能針對那些老問題帶來釐清觀念、解方的思維,也有助啟發跨領域交流的興趣,更有機會吸引到聰明的觀眾參加 😆
系列第二三篇出來囉,請看:
貌似實驗室是屬於內容職人的創意平台。以知識轉譯、內容洞察與社群行銷為核心,為新媒體的多樣嘗試找出觀點。內容策展合作聯繫:annabella520@gmail.com
✨ 一鍵轉貼至臉書分享給更多朋友看看✨